2018年5月1日星期二

海雲和上講記 - 禪觀(第九、十集)筆記

第三季 第十次網絡華藏工程筆記
主題:禪觀
影片:海雲和上講記 - 禪觀(第九、十集)
(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LELumJANNo&index=45&list=PLAEEE3D10A5205321)
日期:2018年4月27日

(第一輪)

禪觀開示的學習來到最後部分,和上基本上就跟我們重溫、總結「成就之路」和「生住異滅」這兩張圖。在第一輪分享,我先重溫一次禪觀的修行次第。

佛教傳到中國來叫做禪觀的這個行法,它實際上即是瑜珈。這個瑜珈不是指現在流行的那種瑜珈運動,它主要在訓練相應,透過色身的訓練去跟法身相應。色身這個我跟法身的這個真我要相應。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生命工程。

按和上從摸索、實修中所釐出的這條「開悟之路」,大體有四個部分,分別是前行資糧、禪修、參禪及微妙禪觀。每個部分當中亦分有不同階段,而每一個階段當中有無量階。

在前行資糧部分,有三要件。第一,人格性要健全。第二,在人格性建全的基礎下,要有健康正常的家庭生活,也能夠在社會中過正常生活。第三,在社會中有正常生活的基礎下,會懂得問自己這樣的生活對嗎?這是出離心的生起。

然後你會找尋,為自己定位。這個定位也是一個工程。你必須搞清楚自己是個什麼樣的東西,然後才能定位。

進入禪修這個部分,主要是培養三法功德,訓練感受法身的存在。和上的指導是從數息觀著手,訓練我們去感受呼吸身。只有能夠感受法身的存在,你才能置心一處。而在工程面上,要到達淨識。

置心一處、到達淨識以後,是參禪這個部分。這裡可以看心的軌跡,看真心活動的軌跡,看妄心活動的軌跡。從中,是識性的破除和根性的顯現,學習法身怎麼運用。在到達九信位轉入十信位的時候,即是把非人格性法身轉為人格性法身的時候。這是微妙禪觀的前行。在生住異滅的分類上,這是「住」的階段。

往後,是微妙禪觀的部分,和上提過法界觀,但沒有講得很深入。這部分還有十玄門、周遍含融觀等等,這些要有一定成就以後再講才有意思。


(第二輪)

第二輪分享中,我們重溫三個禪觀陷阱。

第一個是舒服坑。禪修主要是培養對法身的感受,不是為了舒服。有人問可不可以躺著禪修,如果有功夫當然可以,但初上路的最好還是坐著。禪修不能貪舒服。坐著只追求休息、舒服的感覺,最終會變成枯木,令生命枯竭。如果禪修修到生命能量下降的話,那基本都是錯的。

所謂的「打坐」,可以是真的打坐,而念佛、誦經也是「打坐」。無論從那一樣媒介去修,重點是培養對法身的感受,而非念佛念到睡著,或者誦完一輪還是三句經那重慢心。

舒服坑還好克服,真的浸在禪修的話,大概經過提醒,都可以克服過去。第二個,禪定坑,這個比較難克服,它出現在觸功德這個地方。身體有反應,要壓下去的話,很容易就走入禪定一途。那邊有福報,但未能出三界,到最後生命能量仍會趨向枯竭。

在和上的指導中,這個階段要做到置心一處。另外,禪修時要先念佛、先拜佛,這為參話頭做準備,有一個「念佛是誰?」可參,方便在禪修轉入參禪時,較容易轉入參禪,避免進入禪定坑。

去到參禪階段,已經轉出三界,這裡有的是羅漢坑,在非人格性法身的成就就停了下來。所謂非人格性法身,即是自己有自己的成就,而這個成就跟眾生無關。在大乘佛教中,所重視的是人格性法身,眾生的生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,在整個法身裡頭,法界中眾生的生命跟我的生命是同一個,不是別的。出三界後入法界,但這還沒有結束,下面還有工程要做,那個才是永恆生命的起點。

三個禪觀陷阱,禪修階段是舒服坑,由禪修轉入參禪是禪定坑,參禪階段有羅漢坑。


(第三輪)

摘錄三段原文作為最後分享。

開悟之路圖是禪觀的技術面,生住異滅圖是禪觀的工程面。對於這兩張圖,我們聽過了開示但仍理解有限,在開示中,和上提到要把這些圖抄好,然後自己整理,把心融進去:

「要好好抄,抄完再整理,整理以後再用你的,抄是用藍色,抄回去用紅色注記,有了心得用黑色的說明。要自己說自己解釋,那心就一直融進去。」

開示的尾聲,是兩段告誡:

「第一個就是你不要忽略,修行是一項生命改造工程,不要自以為是,想罵人就罵人,想證果就證果,沒有那麼簡單,爬到樹上摘柚子,想要有就有了,要采柚子現在去采也沒有,你要等到中秋節才有,他還有一定的時間,所以尤其在批評的時候,一定要特別留意。

不是罵人表示我的成就,那不是這樣,雖然我還沒罵到了,不過看人家這樣在罵了,實在也不厚道,這個我們一定要修行知道,他是一項工程。

而且你一定要留意到,你有沒有經過舒服坑,你有沒有經過觸功德,那麼在觸功德的時候,你是怎麼轉入參話頭,要沒有的話,你很可能就在禪定中。

所以我跟各位講,你要打坐,假如說感覺身心很舒服,停在某一種境界,我告訴你,標準的舒服坑,假如你現在已經修到這裡,擠進去到某個境界裡,那裡,諸佛菩薩好多,禪定坑,你已經到初禪定去了,所以這個很清楚了,信不信由你。

你可能說,恩,你沒有這種境界,沒有境界是你講的,你怎麼知道我有沒有境界,但我告訴你,在那個範圍裡頭就不對,因為在舒服禪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束舒服的感覺你說不出來,假如你有那種感覺,常常這麼一坐就天亮,我要等人,今天無聊,不知道幹什麼好,這麼一坐一天過去了,這個就是舒服禪。

尤其晚上一坐,一口氣天亮了,跟你講睡著了,你不相信,這個就是舒服禪,再繼續努力,再坐幾十年都變成胡瓜殼,生胡瓜子,不能用,你要留意到這是一個,一定要經過這樣一個過程。」

「第二個,你要鑒別,這裡面包括一些幻境,幻境、幻聽、幻覺,看到什麼,那個都是,會通靈,會怎麼樣這一些幻境,還有一些感受,你自己確實有很舒服的感受等等,還有你的理念,理智推理的大腦範圍的也都不對,你一定要留意到,我們這個都跟各位交代的很清楚,不要再犯那種過失,尤其跟各位警告的就是你不要墮入那種很冷漠,很無情的那種狀況,因為禪修給你增加生命能量,你在理智中是溫情遍野而不是冷漠的不得了,也不是熱情的亂七八糟,那些都不是正常的情況,正常的,他這個地方他的理智跟熱情他是能夠拿捏得當,你既然拿捏不當的,就不是修行的情況。」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