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7月13日星期五

不是華工的華工

我們做的對嗎?我們可以做得更好?

來到地藏經第六次學習,我們的步伐慢了下來,看看有什麼可以改進,怎樣令同學更容易適應華藏工程,更希望大家能夠多了解華藏工程作為一個現代行法的意義。(這次華工沒有按規則進行,但在整體的分享交流中大家都能對華工有更多了解。)

在大華嚴寺的四大工程中,和上曾說過華藏工程要作為弘揚華嚴的前行基礎和紮根的後盾,而這個事業最少要經營五百年。另外三大工程還沒有這麼說,華藏工程卻特別提出一個長達五個世紀的發展期,可見其別受重視。

過去傳統社會識字的人少,現代人卻普遍接受教育。過去農村人與人間的交流、資訊上的傳遞,對比起現代,那個頻率一定比現代少,而且是幾何級數的差別。整體社會的環境完全不同,過去對大部分人起作用的行法,今天的影響力會下降。華藏工程是在這個背景下提出來的現代行法。它不像念佛誦經那樣歷史悠久,但卻是更貼近現代環境的一個行法。它比較新,要發展經歷的時間也比較長。五百年的時段,大概是一個文化的成熟期,我們期許這個行法將來會發揮如過去念佛誦經般的那種影響,開啟對靈性生命的覺醒和成長。

在我個人的摸索中,華藏工程起著兩大作用。一個是從學習中,慢慢疏理出和上講經的語言模式和思維模式,再自己重新整理,用自己的方式講出來,然後在同修的疑問中補充、調整。這主要在「理」上的成長,同時在訓練自己的整理、表達能力。

第二,慢慢去學習聆聽、欣賞、包容,圓融人與人間的互動。這三個東西說來簡單,真的在進行中其實很容易「出軌」。就如聆聽,開始時可能很專心,以後習慣了那個模式、那種氣氛,你會開始想別的事情。尤其是準備不足的時候,會想著下一輪自己的分享講詞。在華工以外,也會發現自己對別人的反應很多時是慣性使然,不一定經過認真的聆聽和理解。華工在進行中,實際在培養一份覺性。自己對別人的反應,別人對自己的反應,自己去感受觀察,然後做最合適的應對。人與人間的互融,就在這個和諧的交流基礎之上。

一個是理,我們要疏理出描述法界(靈性世界)的語言模式、思維模式,每個人的性格不同,也就衍生出不同的行為模式。一個是事,從交流和實踐中去圓融眷屬世間。

華藏工程是一個很全面的行法,還可以結合其他的行法發揮它的作用。這裡不一一細述,留待各人自己去參與、探索。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