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:觀世音菩薩普門品
影片:海雲和上講記 - 2007芝加哥開示(第三、四集)
(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f5A1ESbROg&list=PL28B7016A4A85FBC6&index=13)
日期:2018年1月26日
今次學習第三、四集,主要談普門十二願。上一次分享的功課中已提到,法華經是一部融合了大小乘的經典,當中也有宗教化的背景,在和上的開示中,就建基於這個背景,分別從日常生活、微觀佛法和宏觀佛法三個面向去講解每一個願。
我們可以看到,一樣的經文,在不同的角度下,可以有不同的演繹,但那個核心沒有改變。
「一心稱名」在微觀佛教中,可以指透過持念「觀世音菩薩」名號,將這個生命因素激發出來,把無明通通翻掉,同時帶動其他生命因素一同成長。而在宏觀佛教中,「一心稱名」是指透過實踐觀世音菩薩的願力,讓社會「無量百千萬億眾生」得到治癒。
火是什麼?水是什麼?求寶入大海有什麼意涵?單看經文好像都是神跡,但和上都用現代的例子跟我們解讀。如果問怎樣跟他人講解佛教、華嚴,能夠解構經典的語言模式是當中必要的能力。
師姐在各組華工開始之先就拋出一個自由分享題目「如何向陌生人介紹華嚴?」。我個人認為,一個人要接受什麼宗教主要講緣份,但如果要說,我會把對象分為三類。
第一類是沒有佛教背景的一般人,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、基本為人處事為入手,所謂「灑掃、應對、進退」,五大議題等等。這裡不強調宗教,避免佛裡佛氣,重點是一個健康的人格養成。實際上,對一般人來說,能夠處理日常事情,再談宗教,會比較健康。
第二類是對佛教有一點接觸的人,我們可以借和上對主要眷屬經的開示為接引。藥師、彌陀、觀音、地藏,視菩薩為生命因素,視報身佛為生命因素的完滿。這些眷屬經都是一個基礎,學習如何定位、如何啟發自己的生命特質、如何轉化惡質、雜質。這是華嚴的一個入門。
第三類是對佛教有較多認知,或者是跟華嚴有特別緣份的人,可能就從淨行品、普賢行願品入手。傳統上,華嚴的入門主要就在淨行、行願、梵行三品。在佛境界上,和上特別提出了華嚴經經首。這個也是入門處。
不過話說回來,跟他人介紹,自己也要有自己的定位、自己的基礎。東方宗教,不論佛、道,相對上較少傳教活動,主要是親族朋輩間的影響。自身的改變、轉化,是吸引他人最好的地方。另外,如果只是佛裡佛氣,不能考慮現實處境、沒辦法與人溝通,只會是轉進「佛教象牙塔」,理事就不能圓融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