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月21日星期日

阿彌陀經 - 海雲和上講記 2008開示(第十集)筆記

第二季 第十次網絡華藏工程筆記
主題:阿彌陀經
影片:海雲和上講記 - 2008馬來西亞檳城開示(第十集)
(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Y8YH8hcoCY&index=55&list=PLyUPrEyFLitmmf-s94H8HqN-kXv2dPd-k)
日期:2018年1月12日

第二季第十次華工作業 - 彌陀經學習之行法精華摘錄

不知不覺來到第十次彌陀經學習,之前感覺拖得很長,實際來到今天,又感覺很快。

彌陀經是佛陀主要向阿羅漢做的開示,講說他們死後還有一個極樂淨土。和上則向我們一眾凡夫做開示,透過彌陀經的講說去展開法報化三身淨土的世界,從而為我們講說當中的轉化之法。人在娑婆,業寄法界。

這裡很簡單的把這些轉化之法帶一下,作為一個概覽,也方便重溫。

一、「我們要把聽來的整理,整理成一個理論,然後一直講,一直講,講到變成你的東西。這個東西會指引著你,成為你的生命因素。」(第二集)

二、應用七菩提,即是普賢願王當中的法供養,如說修行、利益眾生、攝受眾生、代眾生苦、勤修善根、不捨菩提葉、不離菩提心,七個。「我們的一生當中,要以七菩提分來填滿你的生命空間......不管做什麼,七菩提分一直帶著,如何用、不會用,不要緊。你帶著疑情我要如何用」,你大概三年時間,你就會找到一個要領,那就是你的下手處」(第二集)

三、「生命的東西是指你生活中周遭最方便的東西,拿起來就裝著這些寶華去供養他方十萬億佛」(第三集)。從生活當中去留意,遇到美好的事和物,就起觀想去供養諸佛。實在一點,更可以與人分享。供養諸佛,也即是在培養自性善根。

四、覺醒、反省檢討。「要覺醒最好的方法,那就是反省檢討,所以你看大乘佛法裡,拜懺是一個很主要的法門,原因也在這個地方。拜懺不是叫你拼命拜就好了,你拜到地上一個洞也沒用,就是要反省檢討。所以我們通常說你在做功課之前,我們要你先拜一百零八拜,為什麼?培養謙下心。功課做完佛號唸完以後要靜坐半個鐘到一個鐘頭,為什麼?要反省檢討。怎麼反省,那你按照理懺、通懺、事懺、別懺,這樣去懺悔,你的罪業要過很快。」(第五集)

五、找出自己的生命因素,成就報身,有圓融道。「圓融道它有三個條件,第一個就是對三寶具足信心,圓融道的金三角,第一角就是對三寶要具足信心。第二個盡形壽行菩薩道,哪個菩薩道,這個你就好進行了。譬如說我要救濟,我要佈施,或者我要寫經'我要修禪定,或者我要到道場發心當義工,我來護持,或者到道場裡掃地,或者煮飯,這個都可以,你發心做一件服務眾生的事,盡形壽要去做,不要輕易的改,這是第二個。第三個在進行這個菩薩道的同時你會有挫折,對不對?......我想大家都有過,但我告訴你個原則,只要出現一次,回家就一百零八拜,今天出現三次,就三個一百零八拜。你說:哦!修行原來就那麼倒霉。拜,不是倒霉,所以我們不叫拜懺,不跟你講回來叫懺悔,這個是懺悔沒有錯。我們這個叫歸零功課,歸零知道嗎,歸零,回到原點來的功課。你遇到挫折,困難,不要用大腦去解決,回到原點來,通通回到原點。那個原點是你生命的起步點,回到這個地方來。」(第七集)

六、三緣念,培養四具足信的三個,對道場有信心、對善知識有信心、對法門有信心。「各位這麼認真的,各道場都跑過,不但中國的四大名山,印度的八大聖地,還有南傳,北傳,藏傳,到處你都參訪過,我告訴你,你那個叫散形的。散形的聽懂嗎,那個雞蛋裡面沒有型,孵不出東西來,因為你沒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概念。所以才跟各位講,你要緣念道場,緣念善知識,緣唸法門,你才能有個共識,跟師父有個共識,你要學什麼才能成形,你連共識都沒有,怎麼成形,對不對,這個先弄清楚。」(第九集)

「你是想修,你也很肯修,你也發願要跟著釋迦牟尼佛走,可是你一直下不了決定。我就跟你講一師,一法,一道場,對不對,就一個道場,一個善知識,一個法,你下不了決定。這賣身契簽下去還得了,你就永遠獨守空閨。告訴你,你不要弄錯,你選擇這個法門,在這個道場,跟這個善知識是占你全部的百分之五十一以上,五十以不能少於五十,其它無量無邊的法門要占百分之二十五以上。你記得這個原則,當中的百分之二十五是個彈性調整,你不會被人家綁死,你也不會迷信。那麼到了適當時機,你該轉的時候你轉無所謂,因為你知道,知道嗎?你自己所選擇的那個法門修學,占百分之五十以上,不能少於百分之五十,那才叫法門深入。但是其他所有佛陀的法門,通通應該涉獵。」(第九集)

七、「要改變業力只有三昧力,三昧力的意思就是業寄法界,轉了。所以你不管在人生中做任何一件事情,一定要到產生三昧力,就產生興趣啦,簡單講啊,興趣要一直做一直做到很熟練,這個就是一個要領。」(第十集)

八、完整的歸零功課。簡單的說,歸零功課就是直接進行一零八拜,拜的時候就反省掛在心。要完整的話,拜完可以誦經,誦一卷經,沒有固定一部經也可以,這是加持。誦經以後再念佛,念個一千遍,這是修定。然後靜坐半小時至一小時,把一天所發生的幾件事,每一件事情仔細的去反省檢討。這是在調整自己的人生,檢視自己有沒有跑掉(這是大意,原開示為第十集最後一個問題的解答)。

九、啓示法誦經。「現在最重要的,慣性跟覺性,就是你誦經的時候,其實你只誦一部經,哪部經你知道嗎?三句經。哪三句?「如是我聞」第句,然後就一片空白,第三句是「信受奉行」,完畢。內容呢,內容叫一片空白,有沒有。誦經誦久了不管你誦什麼經,大概誦個禮拜以後就變三句經了......這個時候怎麼辦呢?我那個一片空白就是都沒功德,假如我在這裡面,我停一次就有一次功德,對不對?可是你會發現你去試好幾次,都是一片空白,連個蜻蜓點水也沒有。那要怎麼辦呢?我第一次試就用這種東西,用筷子,我手上抓五個,我是《阿彌陀經》唸完,我要注意五次,假如沒有注意,我這五個還拿在手上,那就再誦一遍。所以第一次注意一次就忘了,那就還有四支,那就再誦一遍,又找了兩次,再誦一遍又找了兩次,通過了。這一部經你就這樣要求自己,沒有五個重點都找到,就回到經文裡頭,心念不回到經文裡來五次的話,我這部經就再誦一遍,這就是鍛鍊你的覺性。後來我五支筷子就增加到十支筷子,這一卷經文誦下來我可以注意十次,有沒有,十次就有十次功德。那十次當中大概都是蜻蜓點水一下,點一下就過了,因為待不住,因為妄想多。可是當你這樣試的時候,你會發現十次當中,每一次的時間,會由兩三秒鐘延長到十幾秒鐘,然後十幾秒鐘,會延長到半分鐘到一分鐘,你知道嗎?當你延長到三分鐘的時候,十次就三十分鐘,這卷經文唸完都不起妄想。」(第十集)

十、「你對於人性,人生,生命,這三個東西,要帶著疑情:這樣對嗎?我這輩子這樣對嗎?活這麼大,我人生走這一條路這樣對嗎?你開始去反省,檢討,要轉入報身裡,很快,但是有一個原則,你不要照着人家講的去走,那又變成慣性,變成意識形態,你要自己摸索。」(第八集)

選十點,作為這次開示的精華重溫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