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20日星期六

閱讀摘錄:無恥 V.S.不畏強權

(摘自《明朝那些事兒》)

正統七年(1442)十月,曆經四朝的張太祖太后離開了人間,王振奪權路上最大的阻礙就此消散。

此時,三楊中的楊榮已經去世,而剩下的楊士奇和楊溥也已年老多病,回天乏術了。

王振的機會來了。

他從此大權獨攬,廣結同黨,不但控制了錦衣衛,還收了很多屬下,其中不乏飽學之輩,聖人門徒,而要論最無恥的一個,莫過于工部侍郎王祐。

這位王祐先生曾經有一次到王振家中探望。在明代,大臣們都留有胡須,而王振沒有胡須(身不能至,心向往之),但當他見到王祐時,才發現這位大臣也沒有留胡須,便問他原因。

王祐先生是這樣回答他的:(以下內容可能引發嘔吐,請先做好思想准備)

“老爺沒有胡須,兒子我怎么敢留呢?”

在我看來,王祐先生真正達到了無恥無界限的境界,無恥到祖墳上都冒青煙。

正是有了這些無恥之徒的幫助,王振在朝廷內的勢力越來越大,他排除異己,利用楊士奇兒子殺人的事件,攻擊他教子無方,最終打垮了這位四朝老臣,之后他又陸續誣陷戶部尚書劉中、祭酒李時勉等不服從他的大臣,并把他們趕出了京城。

此時的王振,內得皇帝信任,外有打手幫忙,獨掌大權,魚肉百官,可謂風光無限,成為了明朝開國以來最有權勢的太監。

…………

正統年間,王振已經掌權,他這個人是屬于雁過拔毛型的,地方官進京報告情況,多多少少都會帶點東西,即使是些日常用品,王振也來者不拒,讓人哭笑不得。可是于謙卻大不相同,他是巡撫,權力很大,卻能夠做到不貪一針一線。不但自己不貪,也不讓別人貪。

一個貪,一個不貪,矛盾就此產生了。

于是正統六年(1441),一直看于謙不順眼的王振找了個借口,把這位巡撫關了起來,結果之前我們已經說過了,王振完全沒有估計到于謙的人望如此之高,如果要殺掉這個人,后果可能會極其嚴重。

于是王振退讓了,他放出了于謙。

這件事情也讓王振了解到,于謙這個人是不能得罪的。后來于謙官復原職,王振連個屁都不敢放,可見王振此人實在是欺軟怕硬,純種小人。

在牢里仍然大罵王振的于謙出獄后仍然堅持了他的原則,清廉如故。

曾經有人勸于謙多少送點東西做人情,對于這樣的勸解,于謙做了一首詩來回答。

估計他本人也想不到,這個無意間的回答竟然變成了千古名句,為人們所傳頌。

絹帕蘑菇及線香,本資民用反為殃。清風兩袖朝天去,免得閭閻話短長!」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